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,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开始参与到各种证券投资交易中。但由于投资者投资专业知识的相对薄弱、以及市场机制不够健全,导致了一些投资者非理性投资现象的发生。为了持续提高中小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,普及投资专业知识,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,华菁证券日前将以“理性投资,从我做起”为主题,开展一次投资者教育专项活动。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之一,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资本市场,坚持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、理性投资,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、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于华菁证券来说义不容辞。
本文将为投资者简单介绍分级基金的概念和风险。分级基金是指事先约定基金的风险收益分配,将母基金份额分为预期风险收益不同的子份额,并可将其中部分或者全部类别份额上市交易的结构化证券投资基金。其中,分级基金基础份额称为母基金份额或基础份额,预期风险收益较低的子份额称稳健份额或A份额,预期风险收益较高的子份额称为激进份额或B份额。三类基金净值关系如下:母基金净值 = A类子基金份额净值 × A份额所占比例 + B类子基金份额净值 × B份额所占比例。通常A份额按某种规则约定一定的收益率,母基金净值扣除A类净值后的部分就是B类份额净值。股票型分级基金A和B份额的配比一般为1:1。
基金成立后,投资者在场内认购的母基金分离成A份额和B份额,并上市交易(深交所模式)。通常母基金只能被申购和赎回,不可交易(上交所模式可交易),而A和B份额只可上市交易,不可申赎,需要定期折算来部分实现A份额的投资收益。即在每一个计息周期结束后(通常为一年),将A份额的约定收益(即大于1元的部分)折算为母份额,投资者可以通过赎回母份额来实现收益。
杠杆是分级基金投资运作的核心。正是由于杠杆的作用,当市场走强时B份额投资者可以获取高于母基金指数的涨幅。B份额的实际杠杆等于分级基金总资产净值除以B类份额资产净值。B份额初始杠杆为2倍。当市场上涨时,B类份额占总资产净值的比例不断提升,杠杆逐渐变小。当市场下跌时,B类份额占总资产净值的比例不断缩小,杠杆渐渐增加。
为避免极端杠杆的出现,使杠杆回到正常水平,分级基金规定了到点向上和向下折算的条款,分别对应杠杆的加载和卸载。
当母基金净值达到1.5元的时候,就会触发到点向上折算,将A份额和B份额大于1元净值的部分折算为母基金,恢复B份额的杠杆水平。
当B份额净值跌倒0.25元时,就会触发到点向下折算,将A份额净值超过B份额净值部分折算为母基金,然后通过份额再平衡将A、B份额净值归一。
母基金是由A类份额和B类份额组成的,在配对转换机制下分级基金整体折溢价率在0%上下徘徊。在发生向下折算时,由于A份额是折价交易,它享受到折价收窄带来的好处,而A份额的获利自然是由B份额承担。此外, B份额在触发下折之前杠杆比率非常大,因此B份额不仅承担了而且数倍放大了指数下跌的损失。B份额在触发下折时面临的第三个风险因素是母基金的整体溢价率。部分基金在下折前整体溢价率很高。比如互联网分级、重组分级等整体溢价率高达10%以上。下折之后,由于分级B杠杆卸载,整体折溢价回归0%。这部分的溢价衰减也要由B份额投资者承担。
简单而言,在触发下折后,B份额的损失来自三个方面: A份额的获利;母基金的下跌,B份额的杠杆进一步放大了损失;母基金整体溢价的回落。
所以在下折点附近,投资分级B要更加慎重,尽量规避三类品种:(1)母基金整体溢价过高的品种;(2)A份额折价、B份额溢价过高的品种;(3)母基金短期存在下行风险的品种。
国内分级基金已经有走过8年的发展历程,过去几年分级基金迎来井喷式发展。分级基金产品数量虽多,除了跟踪标的指数不同之外,产品结构基本一致。以银华深证100分级基金为代表的第三代分级基金产品结构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。投资者只有正确了解分级基金,才能用好它,为自己带来收益。
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“投资者教育”专栏。